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翁嬿景

觀賞《凝視著星盤的肚臍》

2021/9/26 台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

音樂劇場|2021臺灣音樂憶像系列

主辦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製作團隊

藝術統籌、音樂|趙菁文

導演暨文本|黃鼎云 視覺場域暨燈光裝置|利安(Liam Morgan) 燈光設計|盧胤沂

電聲設計|許德彰

音響設計|何錦勳

服裝設計|張甯翔

舞台監督|馮琪鈞

動作指導|雷雅涵 執行助理|林劭奇

執行單位|時間藝術工作室

演出|吳正宇、王冠傑、王敏玲、王試寬、陳昱安、謝佩穎、黃微心、魏君澤、楊世豪、廖思諄

  • bolg 文章內容聲明

  • 聲明1:純粹述說筆者觀賞的心得,並無評判演出、無說明節目內容原意的意圖,若有誤解請包容並請歡迎提出回應讓我知道,筆者會虛心檢討、調整,感謝您的回饋。

  • 聲明2:內容觸及「死亡」字彙、議題,若不適宜孩童閱讀,請家長篩選過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視著星盤的肚臍》

看著標題,摸不著究竟演出要說什麼內容,沒有節目單的就走走到了觀眾席。

擊樂演奏家謝佩穎,是其中一位表演者,我向她買座位時她問:「你要做上帝的視角」還是要「旋轉舞台」?

也就是說,你要坐在二樓觀賞全景的故事發生還是坐在離表演者近又會轉動的觀眾席?

還真沒有想很多...上下半場的座位就被告知互換了,某種巧思,以體驗居多。


故事簡介是人類觀星、紀錄、發明、試圖丈量世界運作的方式,透過看星星去探索未知的宇宙,是否其實也是觀看著自己,探索某些意義、時間、生命、靈魂...。


首先,整場演出的感覺是流動。

告別式、哀悼、與祈禱,裡面有許多的回憶面,G弦之歌、卡農等,與現代器樂的技巧、聲響、歌唱、即興的元素融於其中,演員本身就是音樂家,以樂器、身體互相接觸,不太有角色設定的穿梭在其中,小提琴、古箏、笛子、豎笛、長笛、低音管、木琴、小鼓.......


坐在椅子上的人眼睛所見是過去、期待、消失中的自己以及存在於世界上的其他人,所發生的一切,伸出的手想拿到些什麼、觸碰些什麼...

有著許多事想要做的年輕人,憶起父親、想起時間、想學吉他...許多未完成的夢想...

或許是重疊了,他與死者是相同的一位?是否人們都在慢慢消逝、追逐著未完成的、期待的、歡喜的、遺憾的、懊悔的、等待的。又,一切在大鐵環快速地轉動中,靜止,那聲音以及速度的終結,像生命一樣。少年放下吉他,最後還是拿起了熟悉的大環,轉啊轉的,熟悉的事物。


回憶起的面孔,親人、父親、同儕、愛人、陌生人,於內心的壓抑、情緒、掙扎,

是誰去逝了?又是誰逝去了?

告別的是誰?那道像風扇一樣的光轉著,像宇宙的星星一樣、像地球一樣、像生命一樣。向著流動的光,演員的眼睛們向著光,轉啊轉的,光是指標、方向、期待、時間還是目標?或許每個人眼裡看到的不同。在世界裡,我們看著、追著、問著、疑惑著......抬頭望著的,是信仰也好,是希望也好。


貓與豎笛的聲音,那雙眼睛,就這麼看著,黑色的貓,像看守者,也像使者。



About time...

E = MC平方

一千年以後,still the same。(這個視角就有點意思了,二樓的座位)

我們凝視著星辰,是時間、空間,抑或是是否有看見時間洪流中的自己,那些想連結、失去的、看不見的、私人的、個別的,那些喜、怒哀樂在過程中像聲音一樣,到處流動,分分合合,協調又不協調。

一千年以後,still the same。

時間相同,或是the moment, feeling the same.

不變的是什麼呢?Soul?

討論關於靈魂的記憶,你想到什麼呢?the memory of soul?


最後來講講座位吧,或許祂的視角是這樣?不變的看著人們,在轉動的世界裡,悲歡無常(mess up?! 瞎轉一通)旋轉的座位一開始我並不感興趣,但坐上去才發現,眼睛所觀望到的並沒有辦法是全部,這件事。或許是看不見,或許沒有正視之,也或許看見是種選擇、一種假裝看不見的許多,盲目盲點...等等。真是沒辦法的啊,不是萬能的呀!


在流動的世界裡都是選擇,

只能向內自省、遺憾、後悔、接受、自我整理、再重新開始,

流動啊流動。


ps:小鼓的聲音很熱鬧:)

最後一提,「我 愛 你 去 死」(台詞歌詞)這首樂曲唱了兩遍,很難忘記並去拆解它的意思,

「我愛,你去死」

「我愛你,去死」

「我愛你去,死」

感受到,很強烈的冷漠,很強烈的情緒......


1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